英国国宝级导演连续50年生日驱车千里,只为把毕加索的“泥巴”扛回家当礼物

zhq 2025-06-22 阅读:146 评论:0
原创 独角鹿 LicorneUnique当玩泥巴的艺术大师 遇见痴迷陶瓷的影帝 1946年的法国南部小城瓦洛里斯,65岁的巴勃罗·毕加索不再是那个只属于画布的年轻天才。 马杜拉陶艺工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釉料的味道,窑炉散发着热量。他...

原创 独角鹿 LicorneUnique

当玩泥巴的艺术大师

遇见痴迷陶瓷的影帝

1946年的法国南部小城瓦洛里斯,65岁的巴勃罗·毕加索不再是那个只属于画布的年轻天才。

马杜拉陶艺工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釉料的味道,窑炉散发着热量。他没有拿起画笔,而是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开始揉捏、塑形。

陶瓷,是毕加索晚年艺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位伟大艺术家也因此邂逅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杰奎琳。

毕加索和他的陶瓷作品

20世纪50年代,正是科技集中爆发的时候,他却在这片“原始领域”乐此不疲地玩了近三十年。

有人说,是这里的工艺大师苏珊和乔治·哈米埃夫妇的热情邀请打动了他。也有人说,毕加索迷上了泥土在火焰中蜕变、色彩永久封存的魔力——相比起他担心会“掉落”的油画颜料,烧制成功的陶瓷能穿越千年时光。

毕加索和他的陶瓷作品

这些带着温度、有实用功能的“小雕塑”,藏着毕加索的天真童趣和澎湃生命力。

而谁能想到,这些源于地中海畔窑炉里、抽象主义大师的诗意之作,日后会成为一位英国电影巨匠魂牵梦绕、倾尽半生去珍藏的宝贝。

阿滕伯勒和他的夫人希拉

理查德·阿滕伯勒勋爵

(Lord Richard Attenborough)

1

收藏家的种子与毕加索的召唤

理查德·阿滕伯勒的名字,更多是和光影世界联系在一起。

1923年,他出生在英国剑桥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庭。父亲是剑桥大学的学院院长,母亲则热衷于社会活动。虽然没有富足的艺术收藏环境,但母亲对戏剧的热情和常带他参观博物馆的经历,悄悄埋下了种子。

青年时代,他进入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很快崭露头角。

他在银幕上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从《布莱顿硬糖》的年轻小混混到后来《侏罗纪公园》里令人印象深刻的约翰·哈蒙德博士。导演方面更是成就斐然,他执导的传记巨制《甘地》为他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至高荣誉。

然而,阿滕伯勒勋爵生命的另一条重要线索,则是他作为艺术鉴赏家和狂热收藏家的身份,而这条线索的核心,是一段与毕加索陶瓷作品长达数十年的情缘。

他与艺术的“初恋”,始于最朴素的家庭传统——度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已成为知名演员的他,每年夏天都会携妻子希拉·西姆和孩子们,驾驶着他那辆“庞大”的宾利轿车,从伦敦里士满的家中出发,进行一次长达1082英里的“朝圣之旅”。

目的地不是海滩或名胜,而是法国南部的瓦洛里斯小镇。对年幼的儿子迈克尔而言,这趟三天的车程充满“折磨”,毕竟父母的度假可不是标准的‘海岛度假风’,他只能靠数路过的壳牌或埃索加油站解闷。

吸引阿滕伯勒年复一年奔赴此地的,正是马杜拉陶艺工坊里毕加索的陶瓷新作。1954年,他第一次踏入工坊的瞬间,就被那些造型奇趣、色彩大胆的陶器吸引。

那时的毕加索早已是声名卓著的现代艺术大师,但他的陶瓷创作才刚刚起步,对许多人而言还是个新鲜的、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概念。

毕加索在马杜拉陶艺工坊

这些陶瓷既非传统意义上的精致古董,也不同于他那些昂贵的油画,它们的形式独特,线条奔放,带着艺术家标志性的童趣与力量感。更关键的是,它的价格对于一位正在攒钱买房、事业尚未步入巅峰的年轻演员夫妇来说,并非遥不可及。

起初,儿子迈克尔对此困惑不解:“小时候我觉得整件事很荒谬,我心想他为什么要盯着这些奇形怪状的罐子,还经常大笑?”

其实,阿滕伯勒不仅仅是被毕加索的签名所吸引。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罐子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陶瓷上所蕴含的原始生命力、即兴的创作痕迹,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同时兼具,深深打动了阿滕伯勒。

作为电影人,他对形式和媒介的变化尤为敏感。这种打破了“高贵”艺术与“实用”手工艺界限的作品,仿佛回应了他内心深处对打破常规的追求。

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他和妻子希拉用不多的积蓄买下了这件毕加索的陶瓷盘子。这看似偶然和充满“缘分”的一笔交易,却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种下了一颗蓬勃生长的种子。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人面大盘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第一件藏品,与其说是纯粹的收藏投资行为,不如说是由爱情、对艺术的直觉性触动以及对毕加索这个不羁天才的天然好奇共同推动的选择。

它开启了一条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旅途。从此,每年购买几件毕加索陶瓷,成了他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成了一个持续五十余年的习惯。

彼时,年轻气盛的演员阿滕伯勒自己也不曾料到,这次度假偶得的“小玩意儿”,竟会促使他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毕加索陶瓷私人收藏家之一。

2

朝圣瓦洛里斯与大师的相遇

第一个毕加索陶瓷盘子,就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从未停歇。

这份痴迷在1963年达到了顶峰。

就在那一年,阿滕伯勒勋爵在马杜拉工坊,与偶像毕加索本人不期而遇!这次会面成了他毕生珍藏的记忆。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山羊图大盘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 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直接的冲击,

一种纯粹的喜悦。 ”

——阿滕伯勒多年后回忆道

不过,在儿子迈克尔的记忆中,这段相遇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

“他告诉我父亲,他不给男人签名。于是,我母亲希拉被叫了过去。毕加索立刻对她大献殷勤,那场面有点‘过火’。他一边眉目传情,一边潦草地签了名。毕加索显然很有幽默感,而且是个‘厚脸皮’的调情高手,但我们都知道,他那并非越界,只是风趣。”

这张由毕加索签名的纸片,成为了阿滕伯勒勋爵珍贵的纪念。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鸟图烟灰缸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随着年复一年的收集,阿滕伯勒勋爵的毕加索陶瓷藏品数量惊人地增长。

它们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圣物,而是融入了阿滕伯勒家的日常生活。

阿滕伯勒和夫人私人收藏的毕加索陶瓷

迈克尔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家中的场景:“简直无法形容我们家被毕加索陶瓷‘淹没’到什么程度!在那个人们还随意抽烟的年代,常有客人坐在客厅里抽烟,准备把烟头摁灭时,突然尖叫起来——因为他们猛然发现,自己差点把烟头摁在一件毕加索作品上!而我父亲会说:‘没关系,这是烟灰缸。它不只是艺术品。你尽管摁,它坏不了。’”

阿滕伯勒和夫人私人收藏的毕加索陶瓷

对阿滕伯勒而言,这些艺术品应该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被神化。

他热爱亲手触摸它们,感受它们的重量和形状,体验那种感官上的愉悦。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人面花瓶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这份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收藏热情,不仅源于毕加索作为艺术大师的地位,更源于作品本身独特的魅力——它们兼具艺术与实用,充满幽默感和生命力,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早已功成名就的毕加索,在65岁那年一头扎进瓦洛里斯的陶土堆里,开始这段持续近三十年的“玩泥巴”之旅呢?这份在泥土中迸发的创造力,其源泉又在何处?

3

泥土里的火焰诗篇

1946年,65岁的毕加索并非在寻求艺术上的黄昏。

当他走进瓦洛里斯的马杜拉工坊,这片弥漫着古老泥土气息和窑炉热量的地方,唤醒了他生命中全新的火焰。

对许多人来说,一位功成名就的现代艺术大师,晚年选择“玩泥巴”似乎不可理喻。但对毕加索而言,这绝非心血来潮的消遣,而是其无穷创造力的又一次必然爆发。

毕加索与他的陶瓷作品

为何是陶瓷?

蔚蓝海岸明媚的地中海风光、当地深厚的陶艺传统、尤其是哈米埃夫妇的盛情款待和他们提供的技术支持,为毕加索提供了完美的创作环境。其次,黏土这种原始、可塑的材料本身,点燃了他实验的激情。

他享受沉浸式艺术的血脉喷张,双手直接接触泥土的感官体验,享受泥土在手中变形、赋予其生命的即时过程——这与在画布上绘画或用凿子雕刻是截然不同,更像一种感官革命。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罐子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陶瓷既是一个可涂抹绘画的表面,也是一个可被塑形、切割、扭曲的立体空间。盘子可以变成“圆形画布”,壶罐可以成为雕塑的载体。他能在同一个作品上自由切换绘画语言与雕塑语言。

毕加索对打破传统艺术分类有着根深蒂固的兴趣。将纯粹的艺术形式融入日常实用器物,创造出既是艺术品又是生活用品的“矛盾体”,这种融合给了他极大的创造快感。

一对毕加索创作的陶艺花瓶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 我想做的,是它们既是盘子,又不是盘子。 ”

——巴勃罗·毕加索

公牛、猫头鹰(尤其是猫头鹰,据说毕加索曾在瓦洛里斯短暂收养过一只受伤的小猫头鹰)、鱼、女人体、地中海植物、角斗士、半人半兽的形象…这些主题以其简洁、夸张、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线条和形态,从纸上跃然于陶土之上。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公牛图案烟灰缸及圆盘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1953年,他与年轻的第二任妻子杰奎琳·洛克相遇后,杰奎琳的面容和身影也成为了他陶瓷创作中反复出现的、风格鲜明的主题。

她端庄、古典又略带神秘气质的侧脸和轮廓,被毕加索以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塑造在陶盘、陶砖之上,成为他晚年创作中一道独特而深情的风景线。

毕加索与杰奎琳

毕加索创作的杰奎琳陶瓷工艺品

瓦洛里斯成了他新的“梦工厂”,在地中海的阳光下,泥土成为了他源源不断的新缪斯。

毕加索的陶瓷创作充满了叛逆精神。他很少从零开始拉坯制作胎体。他更像一个“改造大师”和“拼接大师”。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猫头鹰花瓶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他热衷于利用工坊现有的半成品陶坯——盘子、瓶子、罐子——进行再创造:将圆盘压扁或卷曲;在瓶子上塑捏出人脸或动物;把多个器物巧妙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复杂雕塑;甚至将摔破的陶片重新粘接、打磨、上釉,赋予其新生。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作品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毕加索陶瓷创作背后这股汹涌澎湃的活力、自由感和实验精神,深深俘获了阿滕伯勒的心。

他欣赏的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力、藏在严肃艺术身份下的天真幽默感、以及艺术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这就不难解释他那些看似“冒险”的举动:让价值连城的毕加索陶瓷作品融入家庭的烟火日常。

它们就是盘子,就是水罐,就是烟灰缸。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鱼图案罐子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毕加索创作的陶艺四面人脸罐子

阿滕伯勒收藏(曾),私人收藏(今)

1973年6月,他甚至幸运地再次在瓦洛里斯目睹了毕加索的身影——那是毕加索人生最后一个夏天。

对阿滕伯勒勋爵而言,这不是收藏的结束点,更是一种奇妙缘分的注脚,他成为了毕加索陶瓷艺术黄金时代最后的、最忠实的观众和守护者之一。

这份对泥土与火焰之诗的深情,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直至他生命的终点。

阿滕伯勒勋爵对毕加索陶瓷的热爱,超越了投资或炫耀的层次。

这份深情,最终也化为了对公众与家人的馈赠。

2007年,他将收藏中约70件毕加索陶瓷珍品永久出借给了家乡莱斯特市博物馆与美术馆。这些曾经点亮他家庭生活的艺术品,将在公共空间里继续传递毕加索的活力与温度,抚慰更多心灵。

伟大的收藏,源于纯粹的喜爱与理解。它不在于藏品价值几何,而在于那份将艺术融入生命的温度,隧道尽头不是光,是凿光的人。

他不仅仅拥有了它们,更让它们真正地“活”过,这或许,就是对艺术与生命最深的敬意。

小编:Lotus

原标题:《英国国宝级导演连续50年生日驱车千里,只为把毕加索的‘泥巴’扛回家当礼物》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