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的农具与古画,见证农人最朴素的期盼

zhq 2025-06-05 阅读:230 评论:0
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芒种,陆游有诗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无论是收藏在博物馆里的独特农具,还是历代画作中,都记录了“芒种”时节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顺应天时”的哲学思想。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因为...

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芒种,陆游有诗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无论是收藏在博物馆里的独特农具,还是历代画作中,都记录了“芒种”时节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顺应天时”的哲学思想。

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因为芒种与端午节时间相近,常有祭祀花神、侍弄菖蒲等受文人墨客喜爱的雅趣。《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就曾花大量笔墨描写了“送花神”的情节,但对于刘姥姥这类以土地刨食的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芒种”,就是“忙”,就是“种田”。故农谚有云:“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意指过了芒种,稻谷便不宜再种了。

种下农人最朴素的期盼

芒种清晨那一声声布谷鸟的啼鸣,对农人来说就是下田耕作的“起床铃”。

芒种时节雨水多,寻常人常因这无休止的湿润而闭户不出,然而田畴间的时令却从不因雨脚而踟蹰。秧苗在等,稗草在长,农事刻不容缓。于是,在青箬笠、绿蓑衣这些为人熟知的雨具之外,有种更为庞大、奇特的遮蔽之物,曾背负在农人肩头。它便是“覆壳”——亦称“鹤翅”、“背蓬”,一件如今已渐次隐没于时光深处的独特农具。

“覆壳”农具

中国台湾地区历史博物馆藏

其形制堪称匠心独运。可以说是古代的仿生学应用。匠人取柔韧篾竹,经纬交织,编成一张硕大而坚固的网格状骨架,形如巨龟之甲壳,拱覆于农民的背脊之上。骨架之内,层层叠叠的箬竹叶被密密实实地填充其中,形成天然屏障,既阻隔了倾盆而下的雨水,亦消解了炎炎烈日的炙烤。边缘处,以细密竹篾为绳,滚边缠绕,牢牢锁紧;两侧则另缚两条结实的绳带,便于农人斜挎双肩,稳固穿戴。明代《三才图会》对其功用记载分明:“覆于人背,绳系肩下,耘薅之际,以御畏日,兼作雨具。”这寥寥数语,道尽了它遮阳蔽雨的双重使命。

这项古老的智慧并未完全消逝。在今日中国台湾地区的乡间,它仍被亲切地唤作“龟甲笠”。其名源于外形酷似海龟背甲,农民使用时,只要将整个笠体背负于身后,那巨大的龟甲状轮廓,足以将农人弯腰劳作的躯干全然笼罩,却又丝毫不碍手脚伸展、头颅转动。即便骤雨如注,笠身精心设计的四道棱角隆起,恰好贴合人体背脊与臀部的自然曲线;边缘向外垂落,引导雨水顺流而下,如同为农人撑起一方移动的屋檐。如此,除草耘田,诸般农作,皆可在风雨中从容不迫地继续。取材于山野,实用之便利,堪称古人应对天时、不违农事的智慧结晶。

有一句农谚“小满动三车(油车、丝车、水车),芒种刈菜麦”生动描绘了此时的繁忙。农事繁重,单靠一家之力难以应付,于是便有了邻里互助的习俗,称之为“伴工”。从前这互助的盛会,常定于芒种时节。例如海宁县,“芒种前后,乡村各具牲酒,祀土谷神。谓之发黄梅。各聚饮,而后插青,彼此相助,曰伴工。”

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结出果实,是深植于民族集体意识中的朴素共识。芒种时节撒下的种子,承载的远不只秋日的收成,更是农人最原初、最踏实的期盼——那是对大地生生不息力量的信任与回应。

农业大国的务农“教科书”

农家耕作的苦与乐,历来是田园诗最深厚的底色。清代祁寯藻曾记一轶事:初夏欲于小圃种花赏玩,园丁老翁见芒种时雨充足,正是“芒种甫过时雨足,土膏酥润清风扇”,便力劝主人改种果蔬,劝得“面汗耳赤言语坚”。主人与客却不以为意,只笑目相视。老翁无奈作罢。待诗人夜读时,忽省白日之事,慨然叹道:“三农九谷此并重,自古粒食为民天。”深觉老翁言之有理。农人所盼,不过新秧绿满田,瓜蔬枝繁叶茂的丰饶景象罢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被视为国家根本。历代绘制的农耕图画,也显现出帝王对农业的支持和推崇,除了具有一定的政治宣传作用,也普及了农具的用法、灌溉的方法、播种收割的时间,衍生出一套标准化的知识和技术。南宋楼璹《耕织图》就系统描绘了耕作、蚕织的完整流程。康熙还曾命画工重绘并刊行全国。有些画作还展示了“稻油轮作”的方法,提升产量。春耕时,地方官员也会组织农民们观摩学习相关的《耕织图》。

元代 程棨摹楼璹 《耕织图》(局部)   此“耕图”部分描绘了芒种时节的插秧、收麦等农事场景。

上面两幅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第九、第十图)也延续了这一主题。“千畦水泽正瀰瀰,竞插新秧恐后时。亚旅同心欣力作,月明归去莫嫌迟。”

明 仇英 《耕织图册·插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陈枚 《耕织图册》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册共有46幅图。以绘图的方式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每一幅画上端皆写了下面画作的内容。

清 康熙 《御制耕织图》(局部) 哈佛大学藏 此图册共有28页,也记录了“拔秧”“插秧”的农事细节,堪称务农教科书。

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描绘了雨水适时而至,田野间农民起起伏伏的身影,忙碌而充满希望: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宦海浮沉,诗人依旧心系天下百姓和苍生。

这份根植于泥土的智慧,也深刻塑造了中华文化的肌理。纵情于诗酒文章、吟咏风花雪月的文人墨客,若远离了土地滋养的烟火人间,其笔下的世界终究是浮泛的。唯有俯身触摸大地的脉动,感知稼穑的艰难与生命的韧性,方能汲取最深沉的力量,淬炼出触动灵魂的文字。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慨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此处的“大块”,正是那广袤无垠、孕育万物的土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